这一把,咱们是主角! ——鄂托克旗“帮一把、扶一把、自己好好干一把”宣讲活动纪实
发布日期:2020-06-08 来源:鄂托克旗文明办 责任编辑:
“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”,全国“两会”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,在鄂尔多斯高原如春风过境。
“昨天下午全国‘两会’正式闭幕了,今天我刚从飞机场赶过来,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会议精神。”5月29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内蒙古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化验室主任刘丽芬,参加完全国“两会”后回到家乡,一下飞机就直奔田间地头,向家乡父老宣讲全国“两会”好声音和国家的新部署,让“两会”精神在家乡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眼下“覆盖”鄂托克旗田园牧场的“帮一把、扶一把、自己好好干一把”(以下简称“三个一把”)宣讲活动,触动了刘丽芬心底那根弦儿。在实践中,作为宣讲员的刘丽芬更深刻地感觉到“和总书记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”是一件多么让人振奋的实事儿、好事儿。
过了脱贫攻坚的“娄山关”,乡村振兴的“长征路”还很长。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,农牧民当然是主体。怎样更好激发“主角”的内生力、能动性?鄂托克旗从“心”入手、从“头”开始,让“头脑新风暴”引领农牧区高质量发展新风向。
在“三个一把”宣讲活动中,紧紧围绕“农牧民是主角”这一主题,通过细化“谁来讲、讲给谁、讲什么、谁受益”的计划书和作战图,鄂托克旗组建了7个宣传工作队,将外请专家及全旗党校、教育、农牧、社保、医保、乌兰牧骑等多个部门和驻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先进典型、新型职业农牧民的70余名宣讲员合理“编队”,深入全旗6个苏木镇、75个嘎查村、22个社区、363个自然村开展常态化宣讲,在服务农牧民中引导农牧民,在引导农牧民中服务农牧民,在政策理论宣讲和实际问题解决“双轮驱动”中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,无档切换。
听本土专家说一说“此地话”
“地气儿”变“心气儿”
初夏暖阳正好,葡萄架下微风不燥,在蒙西镇的鄂托克旗盛农农业专业合作社,村民们围坐成一排,听刘丽芬讲述“两会好声音”。刘丽芬说:“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一定要把老百姓扶一把,中央有这么多好政策给咱们,总书记说的正是咱们要干的,只要咱们努力,肯定能干出好成绩!”话音一落,现场响起阵阵掌声。
“党和政府帮我一把、扶我一把,我自己再好好干一把。我听了人大代表的宣讲以后,确实发自内心的受鼓舞,我们不能光靠国家扶持,自己也得努力付出才能有回报。”村民刘金金说。
当前,减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,脱贫攻坚“考卷”上有了新考题,如何作答?脑子有思路,脚下有坦途。
鄂托克旗为了让党的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,力求宣讲人“接地气”,除了像刘丽芬这样的“行业带头人”,还有驻村第一书记、产业能手等,特别吸纳了一些常年奔波于农牧区一线的本土专家,他们是宣讲专家,还是产业指导员,通过将理论放在实践中讲、在实践中讲活理论,让上级部门的“普通话”变成老百姓听得懂的“此地话”。
“我们要知道自己现在走到哪里了,往哪里走。现在苦一点以后就甜一点,咱们不能老是站在墙根下晒太阳,干事情得自身有力量。”在棋盘井镇的宣讲现场,宣讲专家队的王华老师言辞质朴、风趣幽默,宣讲现场笑声、掌声此起彼伏。但在笑声中,大家听懂了“深刻认识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弱项、如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”等“时代大课题”。
“来之前还想着不知道能不能听懂老师讲的,没想到竟然全都听进去了,让我们明白了以前很多不够明白的脱贫上的事情,感觉自己的心气儿更高了。”百眼井村贫困户杨建忠开心地说。
除了慎重选择宣讲人,鄂托克旗还针对全旗居住分散,宣讲全覆盖难度加大等现状,采取多种形式让理论“活”起来。成立小分队进村入户广办夜校,分时段、分服务对象进行授课,打造“田间课堂”“草原夜校”“村会课堂”“农牧民讲习所”等。通过微信群、微博、QQ群等网络手段开设“微课堂”,发布宣讲音视频,延伸理论传播通道,打造“线上+线下”宣讲新模式。(下转第二版)
记者手记:
基层宣讲如何上接“天线”、下连“地线”?尤其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,又遇到疫情“加试题”,宣讲工作该怎么做?
鄂托克旗“三个一把”宣讲活动,基于以“问题为导向”的主思路,瞄准了农牧民这个“主角”,通过主体明确化、内容分众化、时段灵活化、效果显性化,因地制宜为群众“上菜”,既助力“挖掉穷根子、摘掉穷帽子”,又为乡村振兴铺出了“富路子”,既树起了信心,又坚定了决心。宣讲凝聚起了来自广大农牧民的精神动力,又成为指引农牧民实践的内力先导,而这些,恰是引领各族群众建设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最强力量。新时代农牧区宣讲工作的“好声影”,鄂托克旗“有看头”。
下一篇:无